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新年暢遊 文化新景點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.圖/劉俊輝

  每年隨著時代進步、都市更新,座落於城市一隅的新公共設施及建築,在民眾追求更好、更美、更舒適的目標下,成為當地民眾共同期待的新景點,除了蘊藏文化內涵,也展現在地城市美學,讓人忍不住想多拍幾張打卡照,例如北部最近即出現三個具人文特色的新建築,在迎接甲辰龍年到來的同時,建議不妨來趟人文景點之旅,感受新年度的文化魅力。
 
基隆塔 觀海看山皆宜
 基隆塔是近期全臺最夯的新景點,從去年十二月上旬試營運的周末開始,超過七萬人前往朝聖。基隆塔原是義二路和正義路口市警二分局的舊址,經基隆市政府規劃,興建組合直立電梯和橫向過道的建築,用以串連基隆港東岸旅客中心、哨船頭商圈和中正公園,打造成立體旅遊動線。其外觀原本便以基隆港隨處可見的橋式起重機造型為設計,整體結構高五十七公尺,設立在塔頂的露天觀景平臺長八十六公尺,外觀橙色,樓梯間採用磚紅色的網板修飾,塔底則為六樓高的基座,如此宏偉的巨型電梯觀景平臺,自然吸引許多人前往觀賞基隆的山海美景。尤其登上基隆塔高點,中正公園山景和不遠處碼頭的海景會在四周交融,讓人感到美不勝收。
 基隆的防空洞很多,現今許多民宅後方山壁還留有防空洞遺跡,其中信二路的防空洞興建於二次大戰時期,當時日軍預計做為戰時指揮中心及結合地方周邊的居民防護所,沿著中正公園開鑿至舊警察二分局,也是基隆重要的歷史見證遺跡。走入重新整建的信二隧道,防空洞入口處以偏暗紅色的魚鱗板貼壁,呼應港口逐漸生鏽剝落的船殼,抬頭則能見到像是星空與月光交織的柔和光景。步入防空洞後,原本蜿蜒穿梭的黑暗收斂了身影,除了岩壁仍有原本的規矩,頭上有了照明,旅人走在整修後的步道上,對戰時的想像,便沒了肅殺緊張的氣氛。
 基隆塔串連的另一處景點「中正公園」,是基隆最為人熟知的風景區。早年遊客來到這裡,可沿壽山路驅車而上,直達大佛禪寺停車場;或由消防局對面牌樓拾階而上,成為基隆市民運動休閒的好去處。公園共分為三層,第二層是「主普壇」所在地,乃雞籠中元祭的主祭場所。最高點的白色觀音像建於民國五十八年,高約二十二公尺,可以登上鳥瞰基隆全景,也是基隆的重要地標。
 
新北市美術館 鶯歌心地標
 以陶瓷工藝著稱的鶯歌,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客籍先民入墾,到了嘉慶年間,相傳吳岸、吳糖等人來到鶯歌,發現鄰近的尖山地區盛產黏土,因而開啟設窯製陶的工藝事業。至兩百多年前,鶯歌已經成為全臺最大的陶瓷藝品輸出地,如今鶯歌的陶瓷藝品聞名全球,更有「臺灣的景德鎮」之稱,富含工藝氣息,自然成為新北美術館選址的所在。
 甫於去年四月開園的新北市美術館,目前開放第一期戶外園區、圓頂藝術空間等部分場域。新美館坐落於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,占地二點五公頃、室內面積約一萬坪,樓高八層、地下三層,是政府以文化推動地方發展與城市再造的重要建設,期望能作為一座「全民美術館」,致力串聯藝術與生活,完成美術館作為全民學習及社會連結的重要使命。
 也因位於三鶯新生地,建築師以「蘆葦叢中的現代美術館」為設計概念,以高低不一的垂直管狀結構外牆,模擬蘆葦隨風搖曳的姿態,在光影照射下,面貌變化多端,融合在地景致與開放式建築風格。
 雖然主建築尚未正式開放,但絕美的建築外觀,自從開放戶外場域以來,已吸引遊客爭相到訪,國慶假期更有七十萬遊客前往散心、玩耍和打卡拍照。
 緊鄰新美館的「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」,最吸引人的便是「坯」這件藝術作品,以拉坯意象,象徵轉動中的轆轤,高達十五公尺的「坯」更是吸睛,還能走進其中貼近作品。由於外觀是陶土的橘紅色,和美國羚羊谷的景致有些神似,也被網友稱為「臺版羚羊谷」,是熱門的打卡點。
 
桃園新總圖 建築與人文結合的對話
 緊鄰鶯歌的桃園區,早期原為凱達格蘭人的領地,清朝時便有漢人移民在此落腳,起初因此地茅草眾多,容易傷人,被取名為「虎茅庄」,後因移民遍植桃樹而改名「桃仔園」。當初先民蓋起草寮祀奉開漳聖王,發展為日後俗稱「桃園大廟」的景福宮,至今仍是桃園區的信仰中心。
 桃園區幅員雖然不大,卻是全臺人口第二多的鄉鎮市區,而自桃園升格為直轄市之後,帶來更多人文薈萃的能量。例如民國一一一年底開始試營運,去年正式營運的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便是其中的代表。新總館以「生命樹」為主要設計理念,除了臺灣的建築師事務所,也有日本株式會社「梓設計」國際團隊參與,「梓設計」曾參與設計東京奧運主場館。生命樹象徵大樹結出知識果實,能讓吃果子的人成長,而吸收前人建構的知識,從中創造新知,讓人們得以成長,也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。另外還有知識螺旋、圓錐狀環保節能通風採光井、綠色螺旋等象徵設計,這些都容納在超過一萬四千坪總樓地板面積的圖書館裡,也讓新總館成為大型的公共圖書館。像是新總館正中央的「圓錐狀環保節能通風採光井(Eco Tube)」,以白色金屬骨架、全透明玻璃窗組成,就像巨木樹幹自地下二樓延伸朝向天空,搭配知識螺旋開枝散葉,還能搭配室內通風,是使室內熱氣得以驅散的多功能環境裝置。
 位於新總館附近的大有梯田生態公園,地處虎頭山風景區西北側山腳,是一座以梯田造型為主題的生態園區,這裡原屬大檜溪地區農村聚落,依傍山林,自古開墾水梯田。隨著社會快速變遷,水梯田逐漸荒廢,因此公園將舊有「稻埕」的空間及時光,轉換恢復梯田景觀,加上有許多共融設施,成為大小朋友都能玩得盡興又暢快的處所。
 
(點閱次數:1855)